當前位置>財經點評 >
海鐵聯運“最后一公里”打通的不應只是渠道
發布時間 2019-04-02 11:04:02 來源:中經縱橫
近年來,我國海鐵聯運的迅猛發展與打通“最后一公里”是分不開的。海鐵聯運,一頭連著鐵路,一頭連著港口。
打通“最后一公里”,在鐵路那頭,解決貨源分散問題,將原本走在公路上的小件集中起來;在港口那頭,讓“海箱上鐵”“鐵箱下海”更為便利。然而,打通“最后一公里”,打通的不應只是渠道,更要打通服務……
近日,青島港海鐵聯運開啟“遍地開花”模式,河南駐馬店-青島港班列開通,青島港-濱州內陸港開港 ,青島港還將與鄭州、西安、寧夏、甘肅、青海、烏魯木齊等聯手建設中轉基地。寧波舟山港海鐵聯運業務也將按下“加速”鍵,計劃在今年安排約3000萬元資金扶持發展。海鐵聯運,疊加了鐵路運輸與海運的運能、成本優勢,同時利用鐵路快速、安全的輸送能力,在“一帶一路”對外貿易持續增長的背景下呈現欣欣向榮之勢。
市場選擇,用腳投票。盡管我國海鐵聯運早在20世紀末就興起,然而一直發展滯后,真正進入快車道就在近十年間,而且發展潛力巨大。據了解,國外成熟海港該業務的比例占20%~40%左右,便利的海鐵聯運使得大體量集裝箱群在陸地、海上來回穿梭,如入自由之境,而我國集裝箱海鐵聯運的數量僅占全國港口吞吐量的2%左右。
近年來,我國海鐵聯運的迅猛發展與打通“最后一公里”是分不開的。海鐵聯運,一頭連著鐵路,一頭連著港口。鐵路和港口之外就是買主、賣主。打通“最后一公里”,在鐵路那頭,是要解決貨源分散問題,將原本走在公路上的小件集中起來;在港口那頭,是要讓鐵路進港,讓“海箱上鐵”“鐵箱下海”更為便利。
以全國最早發展海鐵聯運的港口——大連港為例,在鐵路那頭的“最后一公里”,大連港推出東北快件業務,通過集拼方式集中小件。在港口那頭,由大連港自管的鐵路幾乎與該港同齡,有著百余年的歷史。近年來,大連港還不斷完善港口鐵路,如今縱橫密布、四通八達的港口鐵路專線網,一頭可直達港區的集裝箱、散糧、礦石、油品、雜貨、汽車碼頭及物流園區,一頭與國鐵的干線鐵路相連。2015年底,寧波舟山港穿山港鐵路開建;2018年6月,北海市鐵山港1號~4號泊位鐵路專用線項目開工。鐵路直達碼頭,港鐵之間的連接更加便捷,裝卸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
然而,打通“最后一公里”,打通的不應只是渠道,更要打通服務。傳統貨源運輸之所以會選擇公路,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接發貨便利。鐵路貨運,應該從原來傳統的等貨上門向主動找貨、上門接貨、送貨上門轉變。在運輸成本上,則要盡量減少物流中間環節,降低全程物流成本。一般認為,500公里運距是公路運輸和鐵路運輸的分水嶺——低于500公里,采用公路運輸成本更低。然而,公路運輸存在意外天氣、安全隱患、環境不友好等劣勢。近年來,鐵路部門對海鐵聯運采取運價下調政策,如將蚌埠至上海海鐵聯運中鐵路的運價下浮45%~50%,發到裝卸費優惠50%,較公路運輸成本減少了40%,為海鐵聯運創造了積極的政策環境。
在港口那頭的“最后一公里”,除了要堅持港鐵直接銜接、鐵路通到碼頭前沿外,還要在基礎設施水平、信息管理上下功夫。如,大型港口的鐵路不但承擔貨運,還承擔客運,要努力做到客貨分開。集裝箱碼頭的鐵路應建設運行速度快、能夠保證雙層集裝箱列車開行的鐵路。以裝卸煤炭鐵礦石等為主的碼頭鐵路,則要提高承重能力。而對于集裝箱班輪船期表,集裝箱內裝的是什么、有多重,何時進港、卸船,是否通過監管審批,換乘集裝箱班列后目的地在哪,內陸場站能否堆存……要加強信息管理,建設鐵路、港口、聯運單位、場站、船公司、船代、貨主等共享的信息平臺,使所有節點有跡可尋、無縫相連。(趙婧)
轉自:中國海洋報
上一篇 : 提質才是穩外貿的關鍵所在
下一篇 : 構建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沒有回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