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行業資訊 >
四部門發文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
發布時間 2015-10-10 10:48:32 來源:中經縱橫
從農業部獲悉,農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銀監會日前發布了《關于扎實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改革與建設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指導意見》。
《意見》提出,到2020年,一半以上的示范區進入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階段,初步形成一批區域代表性強、類型多樣、路徑清晰的建設模式。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全面落實,耕地質量大幅提升,現代科技廣泛應用,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平均達到80%左右,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比重平均超過60%。
目前,農業部已公布三批示范區名單,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總數為283個,包括北京市房山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天津市武清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河北省定州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等皆榜上有名。
《意見》對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如何率先實現生產經營集約化、構建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新格局提出了具體方案: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引導農民采取互換、入股、托管、并地等方式,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健全流轉市場和縣鄉村服務網絡,鼓勵支持承包土地經營權更多地通過公開市場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探索建立自愿組合、集中連片流轉土地機制等。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農業,政府各主要部門也紛紛將工作重心向引導及支持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傾斜。然而,農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幾年前“適度規模經營”的政策落到基層,唱成了“鼓勵多流轉、大流轉”的調子。一個區,甚至一個鄉鎮如果沒有一個流轉大戶,那么農業的成績單是不好看的。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上一輪部分農村的“圈地運動”。因此,針對人們普遍關心的“適度規模”經營的“度”到底是個什么標準,政府近期也給出了準確解答:“現階段,對土地經營規模相當于當地戶均承包地面積10至15倍、務農收入相當于當地二三產業務工收入。”
上一篇 : “互聯網+”帶給冷鏈物流的三大變局
下一篇 : 互聯網醫療未來五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