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合作社建設項目投資可研報告(案例)
發布時間 2018-12-05 13:29:02 來源:中經縱橫
1.3 項目建設背景與必要性
1.3.1 項目建設背景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中發【2015】11號)和《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黔黨發【2016】2號、【2016】5號文件精神),及貴州省供銷社黔供發【2016】69號文件精神,推進三位一體的新型合作社發展,在貴州省供銷合作社關于《社員股金服務社管理指引》黔供發【2016】72號、73號文件的指引下,為更好、更快的服務社會,發展地方經濟,貴州和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共同探討,借助供銷社改革創新機遇、結合實際情況、為更好地服務人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根據自有資源(政策+互聯網+實體+資源+專業)投入億萬資金組建三位一體的供銷社七十二行專業合作社。
1.3.2 項目建設必要性
1、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地區發展規劃
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目標任務: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適應城鄉發展一體化需要,適應貴州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需要,著力構建聯合社機關主導的行業指導體系和社有企業支撐的經營服務體系,以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和農村合作金融為主要抓手,打造“互聯網+供銷社”、“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新模式,推動供銷合作社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由傳統流通服務向金融保險等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延伸,向全方位城鄉社區服務拓展,形成綜合性、規?;⒖沙掷m的為農服務體系,成為服務我省農民生產生活的生力軍和綜合平臺,在我省實現同步小康和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繼續實施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工程建設,積極承擔“萬村千鄉”、“雙百市場”和“農村商務信息服務”等工程建設,健全農資、農副產品、日用消費品、再生資源回收等網絡,加快形成連鎖化、規模化、品牌化經營服務新格局。加快區域性配送中心建設,鼓勵各級供銷合作社通過自建、聯建等方式建設各類商品配送中心,集中采購統一配送,降低農村商品物流成本。推進農產品市場建設,鼓勵各級供銷合作社整合利用閑置土地,籌資招商合作,加大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的建設和升級改造力度,支持供銷合作社參與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試點,各級政府控股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應盡可能交由供銷合作社建設、運營、管護。
《貴州省供銷合作社“十三五”改革與發展規劃》提出,要圍繞大扶貧、大數據兩大戰略行動,大力推進“三位一體”、農村電子商務、農村合作金融“三大創新”;著力構建供銷合作社基層組織體系、社有企業經營管理體系、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聯合社行業指導體系、人才隊伍體系“六大體系”;努力實現全系統購銷總額年均增速達16.6%以上,到2020年達到1000億元的“千億目標”。要堅持為農服務原則、合作制原則、市場化原則、因地制宜原則和創新發展原則。
供銷社七十二行專業合作社是實體專業、電子商務、統購統銷、批零一致、互助互贏、信用合作、可持續發展的三位一體供銷專業合作社。旨在推動人民群眾互助共贏;降低人民群眾物資購買成本,讓利于民,互惠互利;整合資源、資金、發揮人民群眾良性互動,在合理合法、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使人民群眾的資源、資金轉化為股份股金,充分挖掘和發展人民群眾利益。因此,項目的建設符合相關政策的發展要求與發展方向,通過本項目的建設能夠全面落實“三位一體”新型合作社的有序發展,服務黔東南乃至貴州“大扶貧”戰略、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措施。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新型合作社有利于促進資源要素在產業之間、城鄉之間的良性互動和滲透,促進黔東南乃至貴州農業與供銷、金融、科技等領域的融合,通過與貧困地區農戶的有效對接,在資金、技術、渠道等方面對貧困戶進行幫扶,使貧困戶享受到生產、流通、金融的綜合性服務,是實施精準扶貧、助農增收的有效組織形式。
2、是打造具有貴州特色為農服務的綜合性組織,服務三農的需要
供銷合作社是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是黨和政府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載體。供銷合作社成立60多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積極推進經營創新、組織創新、服務創新,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組織體系和經營服務網絡,為建設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前,隨著“四化”同步推進,貴州農村經濟社會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新形勢下加強農業、服務農民,迫切需要打造具有貴州特色為農服務的綜合性組織。各級黨委、政府要站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戰略高度,樹立重視供銷合作社就是重視農業、扶持供銷合作社就是扶持農民的理念,加強領導,積極推動,使供銷合作社在貴州新時期“三農”工作中擔當更大責任、發揮更大作用。
本項目供銷社七十二行專業合作社正是在此條件下提出來的,通過規?;占班l鎮合作社平價綜合商場,優化物資流通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將大量提供合作社社員就業及投資合作機會,為精準扶貧提供有力保障,規范管理,增創稅源。通過項目的建設有利于更好好的服務貴州新時期“三農”工作的需要。
3、項目建設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
商貿流通是一個城市的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起著為人民提供物質需求,豐富人民群眾文明、健康生活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隨著我國加入WTO,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可支配時間的增多,人們商業市場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們的品牌消費觀念在增強,但是,目前,沒有一家能運用綜合實力與國際抗衡的大型綜合型商貿企業,沒有一家商家能為人民提供國際水準的服務,且一般商家都面積小,經營項目不全,檔次低,極不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因此,本項目的建設對完善城市功能,豐富商貿流通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項目的建設,有利于完善城區的配套設施建設,有利于加強城市總體功能,促進土地升值,繁榮市場經濟,進一步促進該區域城市地位的提升。該項目的建設,有助于增加財政收入,籌集城市建設資金,保障城市建設的持續發展。
4、是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推進供銷合作社基層組織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
本項目擬建立三級(縣、鄉鎮、村)同步、同價覆蓋銷售,線上線下一體運行模式,真正實現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致力打造成貴州省首家三位一體專業合作社示范社。
項目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新型合作社是充分發揮供銷合作優勢,加快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搭建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為農服務小額融資平臺、為農服務綜合經營平臺,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服務“三農”和發展供銷合作事業的一條新路子,是參與“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重要載體,是供銷合作社自身進一步夯實基礎,增強發展活力和為農服務綜合實力的必然選擇。
5、是發展現代農業、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內容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貴州農民專業合作社普遍規模較小,合作層次不高、參與市場競爭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帶動能力不強,在全省快速推進“四化同步”戰略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破解農村發展難題迫切需要打造具有貴州特色為農服務的新型合作組織,因此,本項目應運而生。本項目是實體專業、電子商務、統購統銷、批零一致、互助互贏、信用合作、可持續發展的三位一體供銷專業合作社,通過項目的建設能夠更好的實施貴州“精準扶貧”,推動人民群眾互助共贏;降低人民群眾物資購買成本,讓利于民,互惠互利;整合資源、資金、發揮人民群眾良性互動,在合理合法、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使人民群眾的資源、資金轉化為股份股金,充分挖掘和發展人民群眾利益。
第二章 市場分析
2.1 經濟發展情況
2.1.1 綜合
初步核算,2014年全縣生產總值為55.01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3.76億元,增長6.5%;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7.8億元,增長17%;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3.45億元,增長21.5%。
圖2-1:2011-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25%、32.4%和42.6%。與上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上升2.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下降3.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0.8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2014年全縣常住人口26.94萬人計),全縣人均生產總值為20422元,(按2014年平均匯率折算為3325美元),比上年增長14.3%。
2.1.2 農業
農業生產規模持續壯大。全年農業實現增加值9.05億元,比上年增長8.88%。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65萬公頃,比上年降低1.1%;中草藥材作物種植面積0.22萬公頃,比上年增長227.9%;茶葉種植面積0.23萬公頃,比上年增長58.9%。全年糧食產量11.15萬噸,比上年增長4.5%。小麥、烤煙、中藥材、水果、茶葉等經濟作物產量較快增長,分別比上年增長19.1%、49.6%、149.4%、66.8和18.0%。
林業穩步發展。全年林業增加值0.41億元,比上年增長8.5%。主要林產品產量較快增長,核桃、板栗、花椒等產量分別為12噸、245噸和35噸,比上年增長20.0%、34.6%和133.3%。
畜牧業增長平穩。全年畜牧業增加值3.34億元,比上年增長2.2%。肉類總產量17400噸,與上年持平。其中,豬肉產量13772噸,下降1.7%;牛肉產量1921噸,增長1.3%;羊肉產量514噸,增長61.6%;禽肉產量759噸,下降2.6%。牛奶產量3146噸,增長28.1%。禽蛋產量596噸,增長5.7%。年末生豬出欄167703頭,增長0.6%;生豬存欄136277萬頭,下降2.2%。
2.1.3 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發展增速加快。全年工業總產值為119.28億元,比上年增長18.5%。其中:5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總產值96.97億元,比上年增長18.6%。50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23億元,比上年增長19.8%;2000萬元以上增加值16.24億元,比上年增長16.3%。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保持增長。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產品中,產量增長的有14種,占產品總數的比重為70%。其中,石灰石、機制紙及紙板、磚、日用玻璃制品、石墨及炭素制品、鐵合金、電子元件等增長較快,分別比上年增長249.9%、22.2%、69.3%、60.9%、34%、35.1%和102%。
建筑業快速增長,全年建筑業增加值1.82億元,比上年增長25.8%。資質內建筑企業總產值4.25億元,比上年增長95.27%。
2.1.4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76億元,比上年增長46.2%。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9.62億元,增長48.7%。
2.1.5 國內貿易、旅游
消費品市場繼續保持穩定發展的良好態勢。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8億元,比上年增長13.7%。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10.03億元,增長14.0%;鄉村消費2.85億元,增長12.7%。
全年區域經濟活力增強,主體市場基礎發展情況較好。全縣個體工商業年末從業戶數10296戶,比上年增長26.3 %,從業人員13393人,增長24.6 %,注冊資金39044萬元,增長 35.9 %。私營企業2260戶,增長108.1 %,從業人員33326人,增長99.3%,注冊資金681740萬元,增長 99.4%。
旅游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年接待旅游總人數400.4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2.06%,實現旅游總收入27.6 億元,比上年增長22.4 %。
2.1.6 交通運輸和郵政通信
2014年末,交通設施日趨完善,全縣縣內公路通車里程1518.4公里,等級公路里程882.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5.2公里(含在建至平塘9.7公里)。全年共完成客運量737.3萬人次,旅客周轉量97270萬人/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25%、55%;貨物運輸量427萬噸,貨物周轉量94940.2萬噸/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50.3%、60.5%。完成縣鄉道堤等改造20.74公里,建成通村油(水泥)路355.3公里、新增58個建制村通油(水泥)路,建制村通暢率達73.4%以上。全縣已建成鄉鎮客運站達11個,農村客運站 94個。
郵政電信業發展平穩。全年郵政業務總量1833.53萬元,比上年增長20.9%。電信業務收入13271萬元,比上年增長21.7%。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4萬戶,下降17.65%。移動電話19.97萬戶,增長4.66%。互聯網用戶1.79萬戶,增長4.68%。
2.1.7 財政、金融
財政收支平穩增長。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63876萬元,比上年增長23.4%,其中,國稅完成16983萬元,增長24.04%;地稅完成40266萬元,增長40.43%。
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完成33337萬元,比上年增長14.61%。其中地方稅收收入完成 26123元,比上年增長 36.2%;非稅收入完成7214萬元,比上年下降27.18%;人均地方財政收入和支出分別是1237 元和 6195元,比上年增長 12.45 %和7.25 %。地方財政收入占全縣生產總值(GDP)的比重 6.06%,比上年下降0.72個百分點。
全縣公共財政支出完成166906萬元,比上年增長8.93 %,其中科學支出、節能環保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幅度較大,分別增長72.66%、41.31%、40.71%。
2.1.8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計生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2014年我縣期末戶籍人口36.08萬人,期末常住人口33.69萬人(計生部門口徑)。全年全縣出生人口3723人,出生率為10.03‰;死亡人數2281人,死亡率為4.31‰;人口自然增長率3.21‰;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6.83。
年末戶籍人口34.9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0.82萬人,非農業人口4.15萬人。(公安部門口徑)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68元, 比上年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083元。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1.94平方米, 增長6.42%。
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29元,比上年增長13%;農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7027.97元,增長16.05%。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5.06平方米,增長3.85%。
2.2 投資發展環境
圍繞打造歷史文化名城、新型工業新區、商貿物流中心、休閑宜居城市“四個定位”,大力實施外向帶動、工業強縣、商貿活縣、科教興縣、就業富民“五大戰略”,建立大學城、經濟開發區、麻尾工業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黔南現代農業產業(扶貧)園區、紫林山國家森林公園旅游產業園區、城鄉統籌改革實驗區(一城六區)“七大平臺”,著力打造冶金建材產業基地、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基地、機械及零配件產業基地、食品加工產業基地“四大基地”、貴州南部商貿物流集散中心、貴州南部旅游集散中心“兩個中心”。
按照“50年不落后”的發展定位把規劃建設成為貴州南部明星城鎮。“一城六區”規劃面積達205.59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達41.6平方公里。經濟開發區、大學城、麻尾工業園區、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紫林山國家森林公園列入貴州省“5個100”重點工程(重點打造100個產業園區、100個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區、100個示范小城鎮、100個城市綜合體、100個旅游景區)盤子,麻尾工業園區列入省“煤電鋼”一體化工業園區規劃。
高新區獲州批復為州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實驗區申報州級實驗區和州級特色農業示范區有序推進。正在積極爭取在經濟開發區建立保稅區,在麻尾工業園區建立保稅倉庫。通過重點發展新能源、冶金、建材、高新技術、裝備制造、商貿物流、勞動密集型產業、休閑娛樂、宜居養生、綠色食品開發、旅游開發等招商領域,堅定不移加速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全力推動加速發展、趕超跨越。
略……
上一篇 : 科技治超項目投資可行性報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