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經研究 >
建筑智能化項目市場分析
發布時間 2019-04-16 14:26:38 來源:中經縱橫
第一節 建筑智能化定義及性質
1、定義
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統集成方法,將智能型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現代建筑藝術有機結合,通過對設備的自動監控,對信息資源的管理,對使用者的信息服務及其建筑環境的優化組合,所獲得的投資合理,適合信息技術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適、便利和靈活特點的現代化建筑物。
2、特點
建筑智能化系統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A+4C”以及管理科學、施工管理技術等學科知識的全面支持。同時,建筑智能化系統建設首先是一項建設工程,必須科學地進行投資、效益、工期規劃,并按建設總目標實施全過程的質量控制、進度控制、投資控制。但是,作為一項新生的、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在系統規劃設計、施工、驗收和行業監管方式都與傳統的建筑機電系統有所不同,相應的標準和規范還不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統各子系統間、建筑智能化系統與其它機電系統、建筑智能化系統與土建和裝飾都有一系列相關的配合與協調。因此,在系統實施過程中,將對系統規劃設計、工程施工與管理的人員在工程技術、管理經驗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節 建筑智能化發展歷程
1、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美國,智能建筑是建筑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1984年1月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市(Hartford)建立世界第一幢智能大廈之后,大廈配有語言通信、文字處理、電子郵件、市場行情信息、科學計算和情報資料檢索等服務,實現自動化綜合管理,大樓內的空調、電梯、供水、防盜、防火及供配電系統等都通過計算機系統進行有效的控制。
2、美國誕生智能建筑之后,日本派出專家到美國詳盡考察,并且制定了智能設備、智能家庭到智能建筑、智能城市的發展計劃,成立了“建設省國家智能建筑專家委員會”和“日本智能建筑研究會”。1985年8月在東京青山建成了日本第一座智能大廈“本田青山大廈”。
3、西歐發展智能建筑基本與日本同步。1986~1989年間,倫敦的中心商務區進行了二戰之后最大規模的改造。英國是大西洋兩岸的交匯點,因此大批金融企業特別是保險業紛紛在倫敦設立機構,帶動了智能化辦公樓的需求。
4、法、德等國相繼在20世紀80年代末和20世紀90年代初建成各有特色的智能建筑。
5、智能化辦公樓工作效率的提高,使當時處于經濟衰退中的西歐的失業狀況更加嚴重,進而導致對智能樓宇需求的下降。到1992年,倫敦就有110萬平方米的辦公樓空置。
6、20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90年代,亞太地區經濟的活躍,使新加坡、中國臺北、中國香港、漢城、雅加達、吉隆坡和曼谷等大城市里,陸續建起一批高標準的智能化大樓。
7、泰國的智能化大樓普及率領先世界,20世紀80年代泰國新建的大樓60%為智能化大樓。
8、印度于1995年下半年起在加爾各答附近的鹽湖建立一個方圓40英畝的亞洲第一智能城。略……
第三節 全球建筑智能化市場發展及預測
一、全球建筑智能化產業發展現狀
1、智能建筑與節能環保以及業主的經濟效益緊密相聯。建筑物的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已成為智能建筑發展必須考慮的首要前提和最重要的條件。智能建筑功能的采用必須與用戶或業主的經濟效益緊密相關。發達國家的智能建筑決不是運用新技術來提高建筑物的身份。
2、智能建筑充分的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智能建筑的最終受益者因該是其中生活、工作的人。一棟大廈智能化程度,不能全視其所裝設備器材的先進程度,而主要取決于使用人的需求功能。發達國家的智能建筑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單純的高新技術產品的簡單合成,而是采用高科技來實現人的需求,改善和提高人工環境的品質,更好地為人服務。
全球智能化建筑的范圍已從辦公樓擴大到公寓、醫院、商場、體育館,特別是住宅。另外,智能建筑也由單體向區域規劃發展,像"智能廣場"、"智能住宅小區"等新概念。
二、全球建筑智能化產業發展態勢預測
智能建筑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技術進步和社會需求相結合的產物??v觀人類建筑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智能建筑誕生的歷史必然。原始社會誕生了人類早期遮風避雨的茅屋,農業社會誕生了城墻和雄偉的宮殿等建筑物,工業社會誕生了鋼結構或混凝土的摩天大樓,信息社會則誕生了智能建筑。隨著計算機、控制、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及關鍵技術的突破,必將進一步促進智能大廈的發展。智能大廈正向著集成化、智能化、協調化方向發展,實現智能化管理已經成為重要標志。
神經網絡技術、專家系統和模糊邏輯控制技術已經開始應用于智能建筑。如神經網絡芯片和模糊芯片用于設備系統的智能控制,應用專家系統對設備進行監測、預維護和故障診斷分析,等等。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可以進一步提高智能大廈的智能控制與智能管理水平。智能建筑的發展趨勢是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綠色、信息化與智能化結合。
在智能住宅方面,則表現為網絡技術應用和控制方式的變化。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已經進入住宅小區,使住宅控制與管理技術發生深刻變化。八十年代,住宅控制方式主要為電子型。九十年代初為程序型控制方式,九十年代末發展為網絡型控制方式。在二十一世紀,住宅控制方式將演變為智能控制型。各種家電設備都“上網",實現家電接口標準化、設備控制智能化、系統功能集成化。
智能建筑的發展尚有許多理論與技術問題有待于研究和開發,如系統集成、智能材料、網絡結構、智能化物業管理技術研究等。
建筑智能設計與施工作為具體實施環節將會隨著智能建筑的的發展變化而變化。
第四節 中國建筑智能化市場發展現狀
目前國內建筑智能化市場參與廠商包括少數國際廠商和大量的本土企業。目前市場集中度很低,國內建筑智能化業務收入超過1.3億的企業所占市場份額為16.58%,今后市場集中度還會進一步提高,這主要是由于大型建筑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中標大型建筑智能化項目的能力越來越強,比如2006年,同方股份公司中標新的中央電視臺建筑智能化項目。
今后類似于中央電視臺這樣的大型建筑工程會越來越多,據世界建筑師協會預計,今后10年內,世界有一半以上的大型智能建筑工程都在中國。
對于未來的競爭格局,因為建筑智能市場正處于成長期,未來行業集中度將逐漸提高。低端市場的競爭將日趨激烈,規模較小不具備核心能力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將會被淘汰。高端市場的增長將超過行業平均水平,但對進入者的資金實力和技術能力都將提出很高的要求。未來本土一些具備較強資本實力和技術能力的企業將能充分分享行業的成長,獲得較快的發展。略……
第五節 中國建筑智能化市場供需分析
一、中國建筑智能化市場供給總量分析
1、行業企業數量
據粗略估計,目前從事建筑智能化實施的企業至少3000家左右,產品供應商也將近3000家左右,具備智能化工程承包資質的有1100家左右。
截至目前,同時具備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設計甲級資質、建筑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一級資質的3甲企業個數只有29家。
2、行業企業產值
2005-2011年中國建筑智能化設計施工產業總產值計同比增長
單位:億元
二、中國建筑智能化市場供給結構分布
1、國內外產品供給結構
在中國從事建筑智能化業務的外資企業主要有西門子、江森自控、IBM、霍尼韋爾等,這些外資企業主要以產品生產和銷售為主,他們更多的是將產品銷售給國內的建筑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所以建筑智能化業務并不突出。
2、國內區域供給結構
國內建筑智能市場上,銷售額位居前列的企業大都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發達城市,但市場排名前十的企業合計只占15%市場份額,國內建筑智能化市場的整體現狀是企業規模較小、數量多,行業集中度不高。大規模、高技術、品牌化智能工程公司是市場的需求、客戶的需求,也是我國智能建筑行業發展的未來。
三、中國建筑智能化市場需求總量分析
2005-2011年中國建筑智能化市場規模及同比增長
單位:億元
四、中國建筑智能化市場需求結構分布
2011年中國建筑智能化設計施工市場需求結構分布
五、中國建筑智能化市場供需平衡分析
2005-2011年中國建筑智能化設計施工產值、市場規模對比圖
單位:億元
目前來看,國內的建筑智能化設計施工企業完全可以滿足國內建筑智能化的市場需求,供需基本平衡。
六、重點區域市場發展狀況
截至2010年,在我市從事經營活動的建設工程企業總計8321家,其中建筑業企業7347家,工程監理企業419家,招標代理機構294家,造價咨詢企業261家。
建筑業企業中房建總承包企業共643家,市政總承包企業共284家,分別占據工程總承包企業總數的63.04%和27.84%,其中特級房建企業12家占據全市特級企業的80%。施工專業承包企業共4447家,其中建筑裝飾裝修企業1539家,機電設備安裝專業承包企業408家,建筑智能化專業承包企業269家,鋼結構專業承包企業151家。
第六節 建筑智能化產業投資機會分析
從建筑智能化系統的發展歷程了解到,建筑智能化系統的功能已經發生很大變化,起初建筑智能化系統主要作為建筑和機電設備的一部分,以滿足對建筑及其機電設備管理的需要;后來建筑智能化系統用來全面提升建筑的形象和提高建筑的服務、管理及安全功能;最后建筑智能化系統已經成為一個營運系統,為建筑內的人們提供各種增值服務。
第七節 建筑智能化產業投資前景分析
一、建筑智能化產業投資發展前景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制度的變革,對建筑智能化設計施工認識會不斷得到強化,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建筑智能化系統會成為一種基礎設施,為生活和工作在建筑中的人們提供安防報警、消防報警、物業管理、遠程抄表、電子商務、網上娛樂、遠程教育、遠程醫療、視頻點播、信息查詢、通訊交流等增值業務,成為一個具有投資價值服務系統。
二、中國建筑智能化市場蘊藏的商機
為了實現建筑智能化系統會成為一種基礎設施目標,除了需要對建筑智能化系統重新認識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對建筑智能化系統的投資、建設、運行和管理模式進行調整。建立起一套社會化服務體系,從而滿足不同的服務需求,降低智能化設施維護管理成本,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統價值。略……
上一篇 : 光學掃描振項目市場分析
下一篇 : 硅酸鎵鑭晶體項目市場分析